7月26日下午,一场以当代艺术解读鲁迅精神的展览——“再想鲁迅:刘春杰版画作品与鲁迅作品文献展”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揭幕。时值左翼文学运动95周年,本次展览由上海图书馆与南京书画院共同策划,作为上海图书馆第七届阅读季“江山红遍”板块的重点活动,也是上海图书馆版画日的系列活动之一。
开幕式上,南京书画院院长、著名画家刘春杰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其鲁迅主题系列图书及两幅版画作品,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主任夏磊代表馆方接受捐赠。随后,刘春杰、夏磊与朵云轩集团党委书记、作家陈佳勇共同为展览揭幕。
(参观读者观看展览)
展厅中一面由60余块木刻原版拼成的“鲁迅墙”首先冲击着观众的视线。与常见的严肃肖像不同,刘春杰刻刀下的鲁迅呈现出生动的样貌。木板上更镌刻着艺术家对鲁迅的“私语”,揭示其个人化的解读视角。这一系列“私想鲁迅”主题版画是刘春杰革新版画创作与解构鲁迅形象的风格探索,也是展览主题“再想鲁迅”的灵感来源。
开幕式后,刘春杰与陈佳勇围绕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与版画艺术的创作本质展开深入讨论。
刘春杰以自身经历阐释鲁迅对青年的启示:“我工作40年,从未是‘专业画家’,但一份稳定收入让我无需为生存出卖创作。这恰如鲁迅所言——青年当先求生存温饱,再图发展。”他直言劝诫年轻艺术家慎做“专业画家”,保有经济与精神的独立,才能守护真诚表达。
“木刻的黑白分明契合我的个性,也呼应鲁迅的锋芒。”刘春杰回忆少年时在书籍匮乏年代偶得鲁迅作品的震撼,奠定了他对鲁迅与木刻的双重情感。他强调创作初衷并非学术研究,而是以艺术家视角 “好奇一位老人的经历”,并指出木刻的平民性——只需木板与刻刀,即可发声。
针对当代版画渐趋“小圈子化”,刘春杰直言不讳:“新兴版画始于大众化,创作应对精英与权威保持警惕与怀疑。”他批评部分学者丧失朴素本质,呼吁艺术回归公共性。作为金陵美术馆馆长,他分享运营理念:“不做孤立的项目,持久做小事就是大事业。一个市级美术馆应既是艺术高地,又是市民的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除版画作品外,展览特设“这句话鲁迅真说过”主题文献展区及新兴木刻运动特色展区,旨在从艺术与文献的双重维度为读者提供再次认识、走近鲁迅的契机,呼吁读者以当代视角重新思考鲁迅精神,构建与鲁迅的个体“对话”。 (阅读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