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美术文献馆“素人策展”第三期之“芸编虫语——古书里的昆虫百态”正式启幕,带领读者回归承载着先民智慧与观察的古老文献。展览将持续到10月29日。
形态各异、习性万千的昆虫,构成了独特而重要的生命万象。记载王朝更迭、思想流变的古籍,则以更精微的笔触,将昆虫的微观世界定格成承载自然智慧的博物篇章,构成了我们理解古代昆虫世界的第一手资料库。
“芸编虫语——古书里的昆虫百态”展将昆虫世界与古籍经典互为映照,探索自然与文化间的共生关系。本次展览将昆虫标本与古籍并置,是一次昆虫标本的创新展示,更是一次对古代典籍记录功能与价值的深度探寻。
从严谨的博物志到生动的诗歌吟咏,从实用的农书医典到深邃的哲学思辨,古籍以岁月光泽的文字和图绘,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古人如何以名物考据,系统性地辨识昆虫种类;如何运用习性观察,深刻洞察其生命规律;如何巧妙地利用昆虫特性进行物质生产;以及在情感投射与哲学隐喻方面,如何赋予昆虫超越生物属性的丰富文化象征与精神内涵。
当泛黄的纸页与精致的标本相遇,透过展览我们不仅直观感受到古人“观物取象”的博物智慧,更见证了传统文化如何将微小生命升华为哲学隐喻、文学意象与科技结晶。古籍中的昆虫世界既是自然史的珍贵档案,更是中华文明“格物致知”精神的具体呈现。
“芸编虫语——古书里的昆虫百态”展有配套趣味知识讲座,8月23日美术文献馆将邀请策展人陆孙,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处暑聆秋鸣:鸣虫声中的自然与典籍》,带领读者走进古老典籍,聆听美妙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