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百工羽兽在人间”鸟兽设计主题文献展于东馆设计馆开幕。展览重点叙述了鸟兽符号与共生美学在现代设计语境下的生动演绎与文化传承,将传统织锦技艺、传统建筑营造智慧与当代艺术创作成果有机融合,揭示了鸟兽元素在多个传统工艺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展览的第一版块基于《故宫纹样》《中国经典纹样图鉴》《中国纹样之美》等当代文献,通过织绣作品的数字化重构,重现鸟兽纹样的古典之美,并通过艺术家“一笔一画”的细腻描绘,呼应传统“一针一线”的匠心勾勒,引领读者领略融合时代审美的视觉艺术新境界。展览作品以纤毫毕现的细腻笔触叠加出珍奇异兽的毛发肌理,以跳跃的色调打破柔和的视觉惯性,将承载着先民哲思的鸟兽美学激发出不同寻常的现代之美。
第二版块介绍了传统建筑造型中的鸟兽立体形象与当代鸟兽立体作品,依托《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文化解读》《龙文化与建筑》《脊饰》等文献,解读了屋顶脊兽的历史渊源、文化功能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生态智慧。展览展出的艺术家《毛皮系列》立体形态作品,与建筑造型上的立体鸟兽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体现了当代美学作品的多样性与创新活力。
第三版块探讨了共生美学的文化内涵,展出的若干传统鸟兽纹样数字作品、37件当代艺术作品、近70份主题文献资源深刻呼应了我国著名设计教育家柳冠中教授于1986年提出的“共生美学观”,这一重要理念是对当代设计与艺术哲学的探讨,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美学观上的深刻体现。
本次展览生动诠释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智慧与生态哲思,这不仅是对“共生美学观”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具象化、艺术化呈现,更是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读者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提供了创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