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的故事》在上图发布 揭秘国家科技奖背后的“中国稻路”

2025-07-04 14:05


图片5.jpg

 

    6月22日下午,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农业科学院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节水抗旱稻的故事》新书发布会在东馆举行。这部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同编著的科普读物,是国内首部以节水抗旱稻为主题的图书,首次以故事形式揭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节水抗旱稻研发历程,展现了中国农业科技在“端牢饭碗”方面的硬核担当。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杨春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毛文涛,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处长何家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院长罗利军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罗利军院长介绍,节水抗旱稻融合了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的特性,形成了一种新型栽培稻类型,可节水50%,减少碳排放90%以上。目前,节水抗旱稻的种植区域已覆盖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稻区、华南稻区,并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行示范推广。作为上海原创科技成果,节水抗旱稻先后荣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为做好这项重大成果的科普推广,《节水抗旱稻的故事》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深入浅出,通过九个章节的故事,串联起藏粮于技、“双碳”行动、国际担当三大战略。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介绍,上海图书馆持续与国内顶尖出版社合作,推出“上图发布”品牌活动,为读者精心筛选高品质书籍资源,并提供专业贴心的阅读指南。此次发布的《节水抗旱稻的故事》图书,搭建了一座连接科技与公众的桥梁,该书不仅展示了节水抗旱稻的技术突破,更折射出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大地、服务人民的崇高情怀。

    发布会现场还展示了节水抗旱稻模型、砻谷机、节水抗旱稻大米、米浆、面膜等,让读者在馆内就能全面了解从“一株稻”到“一粒米”再到大米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


返回列表
交通信息
/
开馆时间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淮海路馆 查看地图 >>
地址:淮海中路1555号
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2号口) 驾车请从高安路南门进
东馆 查看地图 >>
地址:迎春路300号(正门)、合欢路300号
地铁:18号线(迎春路站4号口),2号线(科技馆站3号口) 驾车请从合欢路300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