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国际图联2023年公共图书馆奖 “人民的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获得提名

2023-06-08 20:04

2023年6月7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公布了2023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提名名单,上海图书馆东馆成功获得提名。

今年,共有来自11个国家的16家图书馆参与角逐。该奖项旨在表彰2022年内全球范围新建开放,在建筑功能、创造性、IT解决方案和提升本地文化多个方面取得综合性成功的公共图书馆。经过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的评审团成员评审,四家图书馆在众多候选图书馆中脱颖而出,与中国上海图书馆东馆同时入选的还有斯洛文尼亚亚内兹· 沃伊卡尔德·瓦尔瓦索公共图书馆、西班牙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帕拉马塔市图书馆。

提名图书馆被认为在建筑与周围环境互动,以及为文化保护、学习和社会活动提供独特的空间等方面表现出色。评委会主席丹麦格拉德萨克斯市图书馆馆长Jakob Lærkes认为今年的提名馆有着多样性,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关注点,“2023年度候选公共图书馆名单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令人影响深刻的元素如何定义一个伟大的图书馆,并且展示了如何设计创新型解决方案来适应这一变化。从巨大的标志性新建筑到影响巨大的小型社区中心,四家被提名的图书馆都非常注重环境意识、社区参与和建筑风格,证明它们都是真正为未来而建的图书馆”。

该奖项最终结果将于今年8月21日至25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国际图联世界大会上正式宣布。 


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特色

上海图书馆东馆位于上海浦东花木地区,面积达115,0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体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外观设计整体视觉效果干净纯粹,层次分明。远眺犹如一块熠熠生辉的「林中玉石」,内部近观又犹如太湖石般相互连通,仿佛人们探索分享知识的源泉。图书馆的外观以含蓄的手法向印刷文学的历史致敬,建筑外立面将15张大理石纹路的照片,通过3D打印玻璃技术被“装订”在图书馆的“封面”上。

两个辅楼支撑着建筑的主体结构,:其中一个包含了五座报告厅、展览和活动空间,另一个则为少儿阅览区,有内庭院和户外游乐空间。从远处看,图书馆的主体部分似乎“漂浮”在空中,因为底部的辅楼被世纪公园的树木覆盖。读者通过一个巨大中庭进入建筑,用竹子、橡木和水磨石营造的开阔温暖的氛围让人一进入就难以离开。不同楼层不同位置的中庭空间层叠交错、盘旋而上,七个楼层从视觉上被连接在了一起,丰富且不单调。中庭四面都开了很多矩形的窗洞,让人视觉空间焕然一新。变幻莫测的内部建筑也反映在建筑外部的窗户上,窗户被设计成不同透明度的横条。读者在学习知识之余,还可以欣赏到上海标志性的陆家嘴天际线和市区内最大绿地——世纪公园的全景。

城市建筑与公共艺术的碰撞成为东馆的一大亮点。十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当代艺术家,包括徐冰、谷文达、申凡、郑重宾、艾米莉·弗洛伊德、倪有鱼、刘文瑄、普拉默&史密斯、马兴文以及杨振中,为馆内创作了多件场域定制的永久艺术作品。

东馆主题阅读服务空间将阅读服务结合多媒体互动,打造全媒体时代的阅读体验,读者在22个主题馆中移步换景,体验“阅人阅城阅世界,读文读艺读科技”的阅读意境。东馆南门外还为读者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悦读森林,打造城市高品质“阅读+”公共空间,让城市空间更可亲近、阅读体验更具魅力。

2022年9月28日正式开馆后,读者访问量已经超过了100万人,举办了380多场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次超过1700万。散布在各楼层的团队研讨室、终身学习室、阅读静音舱,提供全年龄段、普惠均等,又兼顾个性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让这座可阅读的建筑真正成为有温度、有宽度、有态度的人民图书馆。

返回列表
交通信息
/
开馆时间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淮海路馆 查看地图 >>
地址:淮海中路1555号
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2号口) 驾车请从高安路南门进
东馆 查看地图 >>
地址:迎春路300号(正门)、合欢路300号
地铁:18号线(迎春路站4号口),2号线(科技馆站3号口) 驾车请从合欢路300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