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在上图东馆启幕

2023-01-17 23:33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在上图东馆启幕

 

每一本珍贵的古籍背后都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微粒。中华典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更是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为了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1月1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亮相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徐强,央视创造传媒常务副总经理、总制片人、《典籍里的中国》总导演、总编剧左兴,新华社上海分社常务副总编杨金志,著名学者鲍鹏山,央创“典籍里的中国上海特展”项目总监王一筱等嘉宾以及上图读者共同出席了开幕仪式。

  

此次展览以央视精心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基础,选取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版本,让节目中的场景从荧幕走进现实,让读者用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感受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

  

展览围绕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尚书》《史记》《论语》《天工开物》《本草纲目》《楚辞》等十一部人们耳熟能详的典籍展开,深挖文献史籍背后的故事,以展览语言进行生动演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留存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存世文献典籍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作为主办方,上海图书馆从珍贵馆藏中精选有代表性的典籍展出。如1662年《论语》拉丁文译本,是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最为珍贵的善本藏书之一——残本《中国智慧》,这本书是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与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合作,将部分《论语》和《大学》翻译成拉丁文,取名《中国智慧》,开中国典籍西译之先河。此部拉丁文《论语》翻译的是《论语》前十篇《上论》的内容,为海内孤本,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展厅陈设结合典籍与节目情景设计移步换景,从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书房,到《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举办的农学堂;从救死扶伤的李时珍开设的医馆,到孙武归隐之处的兵器架……观众们不仅能在展览现场一睹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经典,还能步入这些典籍相关的历史场景,感悟经典的魅力。伏生一生守护和传承《尚书》的故事,“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李时珍“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医者品格,司马迁、屈原、孙武等人深切的家国情怀,周文王、老子、孔子等古代圣贤思想的精华和内涵等——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也在展览现场再次焕发新的光彩。

  

展览力图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来,打破时空间隔,营造穿越历史时空的现场感,让普通人能看懂、领略经典中的文化精华,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感受中华典籍的源远流长。中华典籍是古人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抢救、保护、修复古籍,说到底是为了传承和利用,本次展览也正是秉持着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的精神,将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迸发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展览名称:“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

展览日期地点:2023年1月17日 —3月20日

展览地点:上图东馆一号展厅

 

展览预约通道

 

返回列表
交通信息
/
开馆时间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淮海路馆 查看地图 >>
地址:淮海中路1555号
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2号口) 驾车请从高安路南门进
东馆 查看地图 >>
地址:迎春路300号(正门)、合欢路300号
地铁:18号线(迎春路站4号口),2号线(科技馆站3号口) 驾车请从合欢路300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