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打造传世精品——上海图书馆“大家讲古籍”系列报告会启动

2023-07-18 17:2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古籍浩如烟海,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更是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又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70余年几代图情人的努力,上海图书馆在古籍修复方面深具专业影响力;而我们抢救、保护、修复古籍,说到底是为了传承和利用,近年来在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上海图书馆也一直注重古籍等历史文献的传承和利用。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跨越时空、指引未来。上海图书馆不仅在持续提高包括古籍在内的历史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能力和服务水平,还在不断加强记录和反映新时代新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所有典籍的收藏保护工作。7月18日开始,我们重磅推出“大家讲古籍”系列报告会,目前计划举办十余场,将邀请全国各领域古籍保护方面的“大家”: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全国古籍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清,古籍整理与出版专家、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方广錩,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陈先行等等。他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古籍保护的专业知识,以期准确把握当下文化传承在古籍方面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同时这也是一个面向“大家”的系列活动,公众将能够参与到现场的互动、演示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打破时空间隔,领略经典中的文化精华,感受中华古籍的源远流长。系列活动将在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的基础上,依托上海图书馆新媒体矩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读者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复活”,让那些尘封已久的字符重新跳动起来,让古籍“触手可及”。

7月18日,古籍整理与出版专家、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莅临上图,作了系列的首讲:“传承中华文化,打造传世精品”。讲座由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主持,并介绍了上海图书馆策划系列讲座的初衷:既面向全市所有类型的图书馆员工,也同时向全社会开放,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走近古籍(接近)、走进古籍(深入到古籍的内容),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为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作出贡献。

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楼巍代表上海图书馆欢迎听众莅临,并对首讲嘉宾高克勤老师和我们分享他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深切感悟和多年从事古籍整理出版的经验体会表示了感谢。并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出指引,祝愿“大家讲古籍”系列讲座圆满成功。

作为本系列的首讲,高克勤先生从:古籍的定义及其范围的界定,古籍整理出版的意义、形式与现状,古籍整理出版的选题分类,古籍整理出版选题的规范,古籍整理出版选题的方向五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高克勤先生说:作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者,也作为上海唯一一位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参会者,感到深受鼓舞,我们要以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之心来扎实推进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把打造传世精品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坚定文化自信、使命担当,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打造出不负时代的传世精品,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上一条
返回列表
下一条
交通信息
/
开馆时间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淮海路馆 查看地图 >>
地址:淮海中路1555号
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2号口) 驾车请从高安路南门进
东馆 查看地图 >>
地址:迎春路300号(正门)、合欢路300号
地铁:18号线(迎春路站4号口),2号线(科技馆站3号口) 驾车请从合欢路300号进